慢性萎缩性胃炎,距离癌变有多远

  • 文:消化内科 郭娜娜、王菲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4-04-09

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23-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2024年4月9日是第19个国际护胃日,1314直播间App下载消化内科医生带您开启护”胃”科普。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胃镜逐渐普及,门诊经常有患者忧心忡忡的拿着胃镜报告寻求诊治,胃镜报告上赫然写着“慢性萎缩性胃炎”,而且有众多中老年患者因此就诊本厚厚的累计着自己的诊治经过,就诊中,他们往往都会问一句“医生,我这个病距离癌变有多远?”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胃粘膜萎缩,距离癌变到底有多远,我们该如何规范治疗。


Q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A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

(1)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肠上皮化生腺体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

(2)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固有腺数量减少。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算。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Q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A

Q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

A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N→胃癌(Correa模式)。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癌前状态。


Correa模式

所以说慢性萎缩胃炎只是一种癌前状态,并非癌前病变,规律治疗,部分可以逆转,无需过度担忧,恐慌。

Q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A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1.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规律作息、戒烟、避免高盐和腌制食物等)。

2.证实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

3.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 (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4.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包括阿司匹林)后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者,建议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根据原发病充分评估,必要时停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

5.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H2RA或PPI。

6.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7.叶酸、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C、E和硒)等可能延缓部分人群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胃癌风险。

8.中医、中药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Q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随诊?

A1.高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年复查胃镜。

2.低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每3年复查胃镜。

3.胃癌家族史,每1-2年复查胃镜。


Q如何预防胃萎缩?

A多数萎缩是一种正常的退行性病变,无需过度关注,但中青年的萎缩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得不引起重视,以下生活方式可有助于预防胃萎缩:

• 及早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 保持适度睡眠时间(7~8 h/d);

• 戒烟,限酒;控制盐的摄入;限制油炸、烧烤、腌制和烟熏食品的摄入;

• 推荐每天摄入足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用柑橘类水果可降低胃癌发生;

• 建议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 限制红肉摄入量,增加白肉摄入量;

• 建议增加全谷物、减少精制谷物摄入。

温馨提示

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必恐慌、焦虑,寻求专科医师来帮忙指导,把一切风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中。